查看原文
其他

我们需要的安全感,有什么“好处”?

www.ptz.cn 次第花开 2021-12-02


“安全感”。它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话题,我们希望世间的一切都是稳定、可控的,觉得这样才谈得上幸福,如果一生都颠沛流离、变化莫测,又何来幸福快乐可言。


但生活的本质就是无常,虽然坏的可以变成好的,符合我们的期待,但好的也会变坏,尤其当灾难、不悦意来临时,会给我们带来巨大打击。这就是我们排斥无常的原因,这种不确定性,让我们没有安全感,不断失去、感受痛苦。


“安全感”是一种心理状态

Sense of security


 “安全感”是我们日常喜欢说的一个词。“安全感”是一种心理状态,就是认为一切确定、可控。有一个玩笑说,如果婚礼誓言不是“一生相爱永不分离”,而是“人生无常,随时可能分离,两情相悦一定会变……”,这婚就没法结了。可见人们认为安全感是建立在恒常的基础上的。


西方心理学认为,不可预料的饥荒、暴力和疾病等会带来巨大的恐惧和压力,导致生理和心理疾患。为了应对这些问题,人类倾向于发展出一些由外部事物带来的安全感,诸如稳定的人际关系、经济状态、个人成就等,这种人为构筑的安全理念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控制感,由此个体感到能在这个纷乱无常的世界中安全和自由地生活。


简单来说,就是因为担心和害怕,所以总想抓住点什么可依靠的东西。



比如喜欢通过外在事物证明自我价值,不断展示、炫耀自己的成就,希望获得羡慕、赞美和认同,从而觉得自己优秀,拥有的一切可靠。或者不断自我约束,通过给自己定下严苛标准和远大目标,来缓解自身的焦虑与不安,正如越脆弱的人越会想建造坚固的堡垒。


还有一些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不敢去接受美好的事物,他们从内心深处可能认为自己不配,因此外在表现就是患得患失,优柔寡断。此外,生活中的任何改变都可能让缺乏安全感的人感到焦虑和不安,包括改变生活地点,认识新朋友,做没有做过的事情。


安全感实为无明的产物

Sense of security


从成长过程来看,婴幼儿为了获得安全感,会从父母那里寻求尽可能多的爱与关注,成年人则会通过财富、社会地位或恋爱关系向外寻求安全感。


用佛教术语来说,就是希望无常不出现,事物恒常、稳定,即人们有“常执”。但世间的客观规律却是无常迁变。由此可知,安全感实为无明的产物。



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我们看不清轮回的本质是“苦”与“缺憾”、是“无常”、是“空性”,所以总认为世间是安乐、恒常、存在的。


这三者层层为基——先有我执(不了知空性实相),再有常执(不了知无常规律),最后有乐执(误以为有乐),一生都在为了获得一个假立的稳定而努力。但一切背离实相的追逐都不可能成功。


安全感其实是一种苦

Sense of security


安全感其实是一种苦:得不到时,是“求不得苦”;得到之后复又失去,是“爱别离苦”;正在享用却担心失去,也是恐惧。更不用说在追逐过程中不断产生的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等恶业,作茧自缚。这样的安全感有什么好处?


诸行无常,凡因缘和合的事物都是无常的。如果你的幸福依赖条件而有,比如,有很多存款,豪宅, 或者权力、地位,或者令人羡慕的事业、家庭、伴侣,那么你的幸福注定无常,因为构成幸福的这些因素也是依赖无数的因和缘而有,所以是不确定的,随时会随因缘的变化而改变,今天是这样,明天可能就是另一种状况。

 


此外,我们对事物的感受也总在变化。你以为有了一百万你就满足幸福了,可等到真有了一百万,你会想:“为什么不是两百万?”你以为跟那个人结婚就幸福有保障了,可婚后你开始担心他会离开你,甚至比单身时更加没有安全感。


外在、内在都不断在变,有多少是我们可以控制的?有多少是我们可以意料到的?实在不多,而我们却渴望一切尽在自己的控制和预期之中。


有时想想,发觉自己很矛盾——佛陀说一切如梦如幻,可我们觉得世界真实;真认为世界真实吗?可为什么又觉得一切都是需要自己能控制,自己想怎样世界就该怎样呢?


文 | 整理自菩提洲网站 >《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》简释第83课

慧灯法师 讲释
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